乐虎官方网站新闻中心
乐虎游戏国际官网,深化中泰绿色合作 共筑清洁能源未来
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清洁能源开发和能源转型领域的合作正逐渐成为巩固和加强中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为两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年以来,中国和泰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展现出多点开花、硕果累累的喜人局面:2月,继泰国诗琳通大坝58.5兆瓦浮式光伏项目后,中国能建陕西院再次中标泰国诗里纳卡林大坝180兆瓦浮式光伏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万吨;3月,中国电池供应商欣旺达在泰国投资10亿美元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工厂获批……
数据显示,当前,清洁能源占泰国电力装机容量的26%。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泰国在东盟国家位列首位,是清洁能源发展最快的国家。
“泰国作为区域能源枢纽,凭借显著的地缘优势和完善的政策体系,正加速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已然成为中国清洁能源企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北京清洁燃料行业协会会长张永泽在考察调研泰国后深有感触地说。
泰国政府高度重视“碳中和”与能源绿色转型工作,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21年,泰国正式宣布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2065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
依据相关规划,到2037年,泰国可再生能源占电力结构比例将达到51%。为实现这一目标,2031至2037年间,泰国将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30吉瓦,其中太阳能23.61吉瓦、风电5.35吉瓦、生物质能和储能系统等合计超2吉瓦。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客座教授王中正指出,作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经济体,泰国电力需求持续强劲,但其能源结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石油、天然气短缺、煤炭质量较差,导致长期以来电力供应存在缺口,这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泰国丰富的风光资源、国家发展实际需求等为发展分布式光伏、风电与综合能源微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泰国还在积极探索氢能、生物燃料、垃圾发电等多路径并行的清洁燃料替代方案。在泰国工业部“BCG经济战略”推动下,清洁能源与绿色制造、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除发电结构转型外,泰国也在加快推动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泰国作为东盟地区汽车制造中心,2024年,汽车产量146万辆,其中约100万辆出口至东盟、中东等地区。2022年,泰国电动汽车战略全面启动,提出“2030年实现零排放汽车占汽车总量30%”的目标。为此,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出台多项税收优惠政策,涵盖整车制造、电池系统、充换电基础设施等环节。
“鉴于泰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积极政策和强大市场辐射潜力,这里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重要的一站。”王中正认为,随着泰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其正逐步成为东盟地区电动车制造中心,我国车企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将发挥主导作用。
不过,受访专家也提醒,尽管泰国清洁能源市场前景广阔、政策导向积极,但企业在泰国投资仍面临多重挑战。
张永泽表示,泰国电网总体处于准市场化阶段,电网承载能力有限。泰国的主干网由泰国发电管理局统一调度,但配电层级则由泰国地方电力局和泰国首都电力局分辖,区域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健全。这导致风光项目尤其在高峰期弃电问题明显。据2023年泰国发电管理局数据显示,部分偏远省份光伏弃电率超过15%。
在电动汽车方面,王中正表示,充电设施不足严重影响泰国电动车推广,同时,泰国电动汽车市场还面临购买力不足的问题,此外,补贴政策也存在退坡风险。
与此同时,据张永泽介绍,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虽然出台了统一的激励政策,但相关项目审批涉及能源部、电力局、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地方政府等多个部门,手续复杂、周期较长,部分省份在土地征用、并网许可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易造成时间成本攀升。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东盟营商环境报告2023》也提到,泰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从用地审批到安装落地至少需要3个月,极大影响用户体验。
王中正提醒,泰国很多行业存在隐性壁垒,存在本地化生产和与本地企业合资等政策要求,降低了企业投资意愿。
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法律、语言与文化差异亦对跨国运营团队提出更高要求。此外,企业在泰国投资还需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
针对上述挑战,王中正建议,首先,清洁能源企业应清醒认识到泰国基础设施短期内难以得到显著改善的现实,要聚焦就地消纳,构建闭环消纳场景。例如,围绕椰子种植(在闲置林地铺设光伏)、运输(使用电动卡车)、加工(铺设光伏实现自发自用)等产业链环节,打造发电用电闭环场景。其次,企业要转变发展模式,从“产品出海”向“生产资料出海”转变,从单纯的“销售经理”角色升级为“产品经理”,深度融入当地市场,为泰国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再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政策滞后的特点,中国企业可以借鉴日本组团出海模式,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当地政策完善。
张永泽也认为,企业要与泰国本地机构联合开发、构建本地合资平台,探索属地化项目管理模式,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在项目推进上,优先选择审批高效、工业基础扎实、政企合作顺畅的地区开展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扩展至其他区域。
随着“产品输出”到“供应链出海”商业模式的演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出海离不开政策支持和相关组织的协同配合。对此,张永泽建议,建立中泰清洁能源协同发展机制。中泰两国有关部门定期举行对话,围绕重大清洁能源项目规划、审批流程优化与标准对接开展合作。推动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机制下构建区域清洁能源标准共识,包括绿色电力证书、购电协议合同范本、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互认等内容,减少制度层面的摩擦。
此外,还应完善海外投资金融服务工具,推动中泰两国政策性银行共同设立“绿色能源投资专项基金”;整合外交部、行业协会与商业保险三方力量建立“走出去企业安全应急机制”;鼓励驻外经济商务处与国内能源行业组织联合编制“泰国清洁能源投资手册”。行业组织则应围绕数据支持、政策对接、能力建设三大方向,为清洁能源企业“走出去”营造更稳固、更系统的生态环境。
“我们输出的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更是一种商业文明。这是企业出海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企业界需要长期思考的重要课题。”王中正强调。
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清洁能源开发和能源转型领域的合作正逐渐成为巩固和加强中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为两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年以来,中国和泰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展现出多点开花、硕果累累的喜人局面:2月,继泰国诗琳通大坝58.5兆瓦浮式光伏项目后,中国能建陕西院再次中标泰国诗里纳卡林大坝180兆瓦浮式光伏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万吨;3月,中国电池供应商欣旺达在泰国投资10亿美元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工厂获批……
数据显示,当前,清洁能源占泰国电力装机容量的26%。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泰国在东盟国家位列首位,是清洁能源发展最快的国家。
“泰国作为区域能源枢纽,凭借显著的地缘优势和完善的政策体系,正加速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已然成为中国清洁能源企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北京清洁燃料行业协会会长张永泽在考察调研泰国后深有感触地说。
泰国政府高度重视“碳中和”与能源绿色转型工作,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21年,泰国正式宣布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2065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
依据相关规划,到2037年,泰国可再生能源占电力结构比例将达到51%。为实现这一目标,2031至2037年间,泰国将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30吉瓦,其中太阳能23.61吉瓦、风电5.35吉瓦、生物质能和储能系统等合计超2吉瓦。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客座教授王中正指出,作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经济体,泰国电力需求持续强劲,但其能源结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石油、天然气短缺、煤炭质量较差,导致长期以来电力供应存在缺口,这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泰国丰富的风光资源、国家发展实际需求等为发展分布式光伏、风电与综合能源微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泰国还在积极探索氢能、生物燃料、垃圾发电等多路径并行的清洁燃料替代方案。在泰国工业部“BCG经济战略”推动下,清洁能源与绿色制造、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除发电结构转型外,泰国也在加快推动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泰国作为东盟地区汽车制造中心,2024年,汽车产量146万辆,其中约100万辆出口至东盟、中东等地区。2022年,泰国电动汽车战略全面启动,提出“2030年实现零排放汽车占汽车总量30%”的目标。为此,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出台多项税收优惠政策,涵盖整车制造、电池系统、充换电基础设施等环节。
“鉴于泰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积极政策和强大市场辐射潜力,这里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重要的一站。”王中正认为,随着泰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其正逐步成为东盟地区电动车制造中心,我国车企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将发挥主导作用。
不过,受访专家也提醒,尽管泰国清洁能源市场前景广阔、政策导向积极,但企业在泰国投资仍面临多重挑战。
张永泽表示,泰国电网总体处于准市场化阶段,电网承载能力有限。泰国的主干网由泰国发电管理局统一调度,但配电层级则由泰国地方电力局和泰国首都电力局分辖,区域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健全。这导致风光项目尤其在高峰期弃电问题明显。据2023年泰国发电管理局数据显示,部分偏远省份光伏弃电率超过15%。
在电动汽车方面,王中正表示,充电设施不足严重影响泰国电动车推广,同时,泰国电动汽车市场还面临购买力不足的问题,此外,补贴政策也存在退坡风险。
与此同时,据张永泽介绍,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虽然出台了统一的激励政策,但相关项目审批涉及能源部、电力局、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地方政府等多个部门,手续复杂、周期较长,部分省份在土地征用、并网许可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易造成时间成本攀升。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东盟营商环境报告2023》也提到乐虎游戏国际官网,,泰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从用地审批到安装落地至少需要3个月,极大影响用户体验。
王中正提醒,泰国很多行业存在隐性壁垒,存在本地化生产和与本地企业合资等政策要求,降低了企业投资意愿。
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法律、语言与文化差异亦对跨国运营团队提出更高要求。此外,企业在泰国投资还需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
针对上述挑战,王中正建议,首先,清洁能源企业应清醒认识到泰国基础设施短期内难以得到显著改善的现实,要聚焦就地消纳,构建闭环消纳场景。例如,围绕椰子种植(在闲置林地铺设光伏)、运输(使用电动卡车)、加工(铺设光伏实现自发自用)等产业链环节,打造发电用电闭环场景。其次,企业要转变发展模式,从“产品出海”向“生产资料出海”转变,从单纯的“销售经理”角色升级为“产品经理”,深度融入当地市场,为泰国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再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政策滞后的特点,中国企业可以借鉴日本组团出海模式,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当地政策完善。
张永泽也认为,企业要与泰国本地机构联合开发、构建本地合资平台,探索属地化项目管理模式,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在项目推进上,优先选择审批高效、工业基础扎实、政企合作顺畅的地区开展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扩展至其他区域。
随着“产品输出”到“供应链出海”商业模式的演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出海离不开政策支持和相关组织的协同配合。对此,张永泽建议,建立中泰清洁能源协同发展机制。中泰两国有关部门定期举行对话,围绕重大清洁能源项目规划、审批流程优化与标准对接开展合作。推动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机制下构建区域清洁能源标准共识,包括绿色电力证书、购电协议合同范本、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互认等内容,减少制度层面的摩擦。
此外,还应完善海外投资金融服务工具,推动中泰两国政策性银行共同设立“绿色能源投资专项基金”;整合外交部、行业协会与商业保险三方力量建立“走出去企业安全应急机制”;鼓励驻外经济商务处与国内能源行业组织联合编制“泰国清洁能源投资手册”。行业组织则应围绕数据支持、政策对接、能力建设三大方向,为清洁能源企业“走出去”营造更稳固、更系统的生态环境。
“我们输出的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乐虎游戏国际官网,,更是一种商业文明。这是企业出海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企业界需要长期思考的重要课题。”王中正强调。